中国考研文学网>灵异小说>明兴亡 > 第一百九十九章 山海关之战1
    河北和山西中间隔着太行山,太行山向北连着燕山,燕山东西横向走向和太行山形成T字形。燕山西边尽头是张家口,东边尽头在山海关结束,山离渤海只有不到五公里的狭窄通道。明长城就起自这里。

    燕山向北伸出两条山脉,一条是奴鲁儿虎山沿着渤海的海岸线平行向东北,留下一个宽处四五十公里,窄处四五公里,长度三百多公里依山靠海的狭长平原,这个平原就是辽西走廊,是华北和东北陆路交通的唯一通道。

    燕山向北伸出的另一条山脉,是向正北伸出的七老图山,这条山连接着同样南北走向的大兴安岭,直抵黑龙江边和今属俄罗斯的外兴安岭连接。而燕山和七老图山、奴鲁儿虎山三山之间的盆地就是承德,承德是及其重要的交通咽喉之地。七老图山和奴鲁儿虎山之间的草原北部就是赤峰。

    建奴要想入关必须要通过山海关,或者征服蒙古插汉部察哈尔部科尔沁部从燕山长城的各个山口进入华北。但现在建奴还在忙着和蒙古各部拉上关系,远远没到可以大摇大摆的走喜峰口、古北口入关的程度。

    这次难以想象的的胜利同样也烧热了八旗的头脑,辽沈开战前,他们带着谨慎的态度,小心翼翼的试探明军,尽管在奉集堡和浑河遭遇到了苦战,虽然惨胜,但之后简直像做梦一样接连取得巨大的胜利,夺取了辽沈,在夺取了辽西,眼前看着明军十几万溃兵蜂拥涌进山海关,似乎只要在一冲击就可以破关,直接兵临北京城下。一连串的胜利,导致他们从上倒下,都疯狂起来,感觉只要他们敢干,他们就是这天下的主人。

    山海关总兵杜铨看着辽东的溃兵涌进关城内,高声喊着:“拉起吊桥,快,拉起吊桥”士兵们拼命摇动绞盘,在一阵嘎嘎声中,吊桥缓缓升起,追到桥边的八旗有几个跳到桥上,被守军用三眼铳轰了下去掉到护城河里。

    一只耳朵的杜度,看着已经没法浑水摸鱼,跟着败兵冲进去,狠狠的吐了口唾沫,收兵回去了。

    八旗大军在山海关前四里立下营寨,努尔哈赤看着远处委迤在群山峻岭和山海之间的长城,尤其是那座号称天下第一雄关的山海关城,看着那道灰黑色的雄城,不禁感慨万千。思绪似乎回到了他年轻时代。

    努尔哈赤知道的最早祖先是六世祖蒙哥贴木儿,是元朝的一个万户。传到他父祖这代时已经没落为一个小酋长家庭。

    他的母亲喜塔腊氏在努尔哈赤十岁时去世,父亲又娶了继母那拉氏,为王台族女,继母对其非常的刻薄。努尔哈赤十九岁时不得不分家生活,仅获得了很少的田地和啊哈。

    努尔哈赤与舒尔哈齐等兄弟,为了生存不得不以挖人参、采松子、摘榛子、拾蘑菇、捡木耳等方式为生。

    后来为了挣钱,改为经商,贩卖马匹,常至抚顺关马市与汉人、蒙古人进行贸易。他在那里认识了小军官李永芳。经常给他些好处,他给他行了不少的方便。

    努尔哈赤和其他女真人不同,他喜欢学习,在这段青葱岁月的艰苦时光里,他一边带着弟弟舒尔哈齐努力挣钱维生,一边如饥似渴的学习一切能找到的知识。

    努尔哈赤习得蒙古语,认识了汉字,对汉语也有了基本的认知。也喜欢上了汉文化,仰慕大明人的生活方式。他养成了一个习惯,辛苦劳作之后,他喜欢泡上一杯绿茶,慢慢的读《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等所有能找到的书籍。

    直到很多年,无意中认识了一个秀才,给了他一本《孙子兵法》。这本书让他豁然开朗,联想从小到大经历过的女真人各部落之间的厮杀,忽然明白了兵法的奥义。书还是看什么人来读,他的军事才能在这本书的启发下开始显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