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刘元老家在苍山县,他考上秀才后,便从苍山县进京郊书院读书,只他父母都留在苍山老家,他孤身一人在外,人生地不熟过的颇为艰辛。幸得同乡赵宪父亲的照顾,他才克服了初进京的水土不适。因感怀于赵父的帮助,刘元与赵宪关系很好,赵宪年岁比刘元小,刘元在书院里也颇为照顾赵宪。

    按说这日子过得还算平顺,可前几天赵宪连着告了假回家几日,再回来时竟透露要休学的意思。刘喜听了自然吃惊,不读书哪里来的出路?赵宪读书的本领在书院属中间水准,虽然不突出,但专心读下去科举未必没有出路,且他进学多年,现在不读了岂不可惜。

    刘元几番劝说无果,就猜测赵宪必定是遇上难事了,但问了赵宪却不答,只说今年秋围下场,若是再不中就休学回去了。

    可刘元深知以目前水准,今秋就下场实在太仓促了,可赵宪说的坚定,刘元也无可奈何。又打听不出原因,就想去赵宪家里问问。但他嘴笨不会劝人,怕去了也无果。就想拉个人同去,可书院里同窗虽多,但清正明理又会说的太少了。他把要好的同窗名字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发现贺璋实在是个不二人选。

    虽然贺璋在书院里颇为清冷安静不爱说话,但每回与贺璋论道时事,贺璋才思敏捷、辩才无碍,实在是好口才!刘元这才硬拉上贺章趁书院休沐之日出来。

    贺璋听完事情原委静默无语,抬眼见刘元正期待的看着自己,也只好开口道:“我尽力吧。”刘元得了这话立刻放心了,引着贺璋往赵宪家的方向走。

    赵宪家在西宁街东边的巷子里,贺璋跟着刘元往前走,进了巷子口再往里面,巷子尽头右拐,刘元指着前面道:“那个门前有棵柳树的就是了。”

    到了赵宪家门口,刘元走上台阶敲门,敲了几下门里传来人声:“是谁啊?”刘元听了立刻道:“赵叔是我啊,刘元。”“刘元啊,你且等着,我来给你开门。”门里的声音道,过了一会儿,听到门内有脚步声靠近,一阵动静后门向内打开了。

    一个老汉正拄着拐杖站在门边,看见刘元后笑道:“可是来找宪哥儿的?他出去了一会儿回来,你进来等。”说着拄着拐杖往里走,刘元见着赵叔走路颠簸立刻上前扶着,问道原由,这才知道赵家确实发生了事。

    赵家是遇着事了,还是个颇为促狭之事。赵宪娘在他还小的时候给赵宪和同乡的庄户人家女儿定了亲,赵宪考上秀才后本该成亲,可是因女方身上带孝,婚事就耽搁了。后来赵宪进京读书,就约定三年后女方身上孝期过了,再回去成婚。谁知前段时间,一个来京的同乡人带了个消息来,说是那姑娘在乡里和财主之子好上了。赵家父子听了自然吃惊,托人回乡细细打听,打听的人回来将事细细说了,果然如那同乡所说那样。

    这等羞辱之事赵家父子当然不能再继续婚事,赵宪便休假几日和赵父一道回乡解决此事。谁知那富户原也是个有婚事的,且女方是邻村的大户之女,富户家里自然不可能放下婚事转去娶个穷种地人家的女儿,速速将婚事给办了,赵宪父子回去那日正好是三朝回门的日子。这富户落空了庄户人家自然不同意取消婚事,赵宪父子岂能接受这样的耻辱,见他们硬要退婚那庄户人家便扬言要去学政那里告赵宪背信弃义,毁了他的科举,赵父上前理论还被打伤了腿。

    后来同乡的乡亲们看不过去,上前劝阻,又有同乡人愿意替赵家父子作证,纠缠几天那庄户才肯罢休婚事,只退回了信物当初的彩银没退,当然赵家父子岂会再为了几个银子再与那庄户纠缠,按说事情到这里也算结束了。谁知后头又起了风波,那家女儿被发现已经怀了身子,原来早与那富户珠胎暗结,这样一来庄户人家便以孩子上门去闹,说是不给个说法就一头碰死在门前,最后纠缠不过纳为妾室了。

    按说家里女儿出了这样的丑事合该遮掩过去才是,谁知那家人是个不知羞耻的,不但不遮挡还大肆宣扬自家女儿嫁了有钱人,更跑到赵家父子面前放肆嘲笑赵宪,考了秀才又怎样?还不是个穷书呆子!

    赵宪被气狠了,和赵父立刻回了京,只是那家人的话实在气人,赵宪苦读多年本满怀壮志要做出一番事业,此事上竟被那庄户人家和土财主如此羞辱,便想弃文从商,也做出一番事业让他们后悔!

    赵父这几日也在苦劝儿子莫要被俗世恶语所扰,合该继续用功,早日搏得功名才是,可赵宪似乎是入了魔怔听不进去。